原料药或面临涨价资料显示,华北制药主要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医药产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抗生素、维生素生产基地之一。
数据显示,AR-V7有较差的疾病预后,但对紫杉醇化疗的反应优于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例如 Zytiga和Xtandi7。Stephens指出,即使是黄金标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组织活检也存在局限性。
在Guardant的研究中,晚期癌症组中超过15%的患者血液中检测不到ctDNA,包括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与早期癌症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往往有更多的肿瘤,它们释放到血液中的细胞和核苷酸更容易被检测到。罗氏医疗诊断的全球研究主管Walter Koch说,癌症早期筛查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担心没有充足的临床数据来证实它的发展空间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大。Pathway Genomics公司的Braunstein 承认,这种类型的早期检测可以给病人一些虚假的安全感。相比之下,检测的特异性目前已经非常高了。
尽管肿瘤组织活检始终很重要,但他认为液体活检会是一个特别的方式来追踪肿瘤随时间的变化,而且还属于无创性技术。在I期或II期癌症,它可能只达到30%到40%。(3)2000年-2002年:2000-2001年出售饲料添加剂业务,2002年出售鱼用动保业务。
我们可以看到,辉瑞对于收购的业务的持有时间从1年到41年不等,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收购的很多业务在持有时间基本上都在5年以内就出售了,这跟辉瑞越来越清晰的确定处方药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有关。1995年之前,辉瑞动保公司的重点一直放在牲畜市场。动保产业前十大公司2014年度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Zoetis2015年度投资者交流会演示文件4.结语从辉瑞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收购和出售是交叉、同步进行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公司价值(包括业务收入、业务协同、市值增长等),只有对这两个工具的运用得心应手,才能在制药产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辉瑞并购投入和业务出售收益对比图(剔除3笔巨额并购交易)单位:百万美元3.出售决不手软——即使赚钱也忍痛割爱辉瑞出售业务有几个重要的时间段(下表以蓝色底纹显示):(1)1993年:出售矿产业务。
在辉瑞的处方药部门以外的板块中,消费者保健业务是最大和最赚钱的业务板块,占到处方药部门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总额的55.29%。税后净利润为1.39亿美元,占净利润总额的6.28%。
第二个阶段是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时间里,辉瑞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健康保健产品领域,通过并购进入了医疗装置和医院保健产品领域。之所以将辉瑞称为制药产业的并购圣手,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因为其并购和出售都有战略上的考量,并购和出售仅是其实现战略的手段,在收购核心战略业务的同时,不断处理和出售非战略性业务,不管该项业务当前阶段是否给公司带来净收益。紧随其后的,是长达30多年的以青霉素为主的抗生素产品年代。1998年2月,辉瑞宣布将出售其医疗技术集团,并在1998年内退出了医疗器械领域:辉瑞出售医疗技术集团(1998年)该业务部门在被出售的前一个年度(1997年)的业务收入13.6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3.49%。
笔者认为,当这种出售行为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国内制药产业的发展才算真正成熟起来。1997年,该部门的名称从医院产品业务(HospitalProducts)变更为医疗技术集团(MedicalTechnologyGroup),销售收入达到14.5亿美元。1868年美国内战的爆发为辉瑞提供了机会。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主要是其大手笔的并购案子:并购华纳-兰伯特获得重磅炸弹立普妥、并购惠氏获得疫苗和生物制品等。
因此,从1990年开始,同时使用并购和出售手段对业务进行重组,在25年的时间里收购了40多家制药公司,同时,把跟处方药不相关的业务都进行出售或分拆上市(包括19世纪作为公司收入支柱的柠檬酸业务,通过多次收购形成的动物保健业务、OTC业务、医疗器械业务,以及,食品添加剂业务、明胶业务、日用品业务等),将所有的投入都集中到处方药领域。辉瑞历年并购投入(1991-2014)单位:百万美元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剔除2000年对华纳-兰伯特900亿美元的收购、2003年对君王制药560亿美元的的收购以及2009年对惠氏680亿美元这些交易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交易。
其中,制药仅指处方药,消费者保健板块包括日用品和非处方药产品。在这些并购中,我们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其在1995年对SmithBeecham(史克必成)旗下动保集团的收购。
3.3医疗器械的并购和出售辉瑞的医疗器械事业部是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建立起来的,基本上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建立:辉瑞通过并购形成医疗技术集团通过1972年、1979年和1989年的并购,辉瑞医院产品业务部门形成了两个板块:Howmedica和MedicalDevices,其中,Howmedica公司生产和销售骨科植入物,而MedicalDevices板块则由Valleylab(电子手术设备)、Schneider(血管成形术导管和末梢支架产品线)、AmericanMedicalSystems(阳痿和失禁治疗设备)、Infusaid/Strato(植入式输液泵和植入血管接入装置),以及,BiomedicalSensors(血管内连续监测设备)五个公司的业务组成。但是,在2000年之后,发生多次大规模的业务出售交易,总规模约268亿美元,平均每年的收益约18亿美元。动保部门一直作为辉瑞的业务部门经营,直至2012年辉瑞宣布将分拆动保业务。2.辉瑞并购投入及出售收益从1990年开始,辉瑞开始大规模进行并购,同时,也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来将资源集中于优势的处方药业务,下表为辉瑞在1990年至今的每个年度的并购投入和出售业务损益情况:辉瑞并购投入及出售收益(1990-2014)单位:百万美元根据上表,我们整理成了便于分析的柱状图3.3医疗器械的并购和出售辉瑞的医疗器械事业部是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建立起来的,基本上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建立:辉瑞通过并购形成医疗技术集团通过1972年、1979年和1989年的并购,辉瑞医院产品业务部门形成了两个板块:Howmedica和MedicalDevices,其中,Howmedica公司生产和销售骨科植入物,而MedicalDevices板块则由Valleylab(电子手术设备)、Schneider(血管成形术导管和末梢支架产品线)、AmericanMedicalSystems(阳痿和失禁治疗设备)、Infusaid/Strato(植入式输液泵和植入血管接入装置),以及,BiomedicalSensors(血管内连续监测设备)五个公司的业务组成。辉瑞历年并购投入(1991-2014)单位:百万美元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剔除2000年对华纳-兰伯特900亿美元的收购、2003年对君王制药560亿美元的的收购以及2009年对惠氏680亿美元这些交易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交易。
对于上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考察,以同一业务/企业的并购和出售时间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1990年-2000年之间,并购交易规模相对较小,基本上在1亿美元以下,总规模约23亿美元,平均每年的交易规模在2.3亿美元左右。
因此,从1990年开始,同时使用并购和出售手段对业务进行重组,在25年的时间里收购了40多家制药公司,同时,把跟处方药不相关的业务都进行出售或分拆上市(包括19世纪作为公司收入支柱的柠檬酸业务,通过多次收购形成的动物保健业务、OTC业务、医疗器械业务,以及,食品添加剂业务、明胶业务、日用品业务等),将所有的投入都集中到处方药领域。(5)2011年-2012年:2011年出售明胶业务,2012年出售营养品业务。
目前,Zoetis是全球最大的动保公司,在120个国家开展业务,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48亿美元,比排名第二名的默克动保部门的营业收入多出约15亿美元。第二个阶段是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时间里,辉瑞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健康保健产品领域,通过并购进入了医疗装置和医院保健产品领域。
即使剔除2013年动物保健业务部门上市获得的103亿美元收益之后,业务出售收益仍然跟并购投入相接近。在动保业务分拆前的2012年,辉瑞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如下:动保部门分拆前辉瑞各业务板块收入情况(2012年)单位:百万美元动保部门分拆前辉瑞各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情况(2012年)2013年,辉瑞的动保部门分拆成独立的Zoetis(硕腾公司)并于同年在纽交所上市,辉瑞从动保部门分拆上市中获得税后净收益约104亿美元。动保产业前十大公司2014年度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Zoetis2015年度投资者交流会演示文件4.结语从辉瑞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收购和出售是交叉、同步进行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公司价值(包括业务收入、业务协同、市值增长等),只有对这两个工具的运用得心应手,才能在制药产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税后净利润为1.39亿美元,占净利润总额的6.28%。
笔者认为,当这种出售行为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国内制药产业的发展才算真正成熟起来。1.辉瑞并购成长史以并购为视角,我们可以将辉瑞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辉瑞真正开始进入并购时代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辉瑞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业务,将重心放在增强自身核心业务——处方药上。在这些并购中,我们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其在1995年对SmithBeecham(史克必成)旗下动保集团的收购。
即使在2000年之后,也只进行了两次交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个产品一直是辉瑞的主打产品。
当2000年之后,并购转向其核心的处方药业务时,并购交易规模显著大幅提高,基本上在4亿美元以上,2000年-2014年的交易总规模约2280亿美元,平均每年的交易规模在150亿美元以上。(2)1996年-1998年:1996年出售食品配料业务,1997年-1998年出售医疗器械业务。SmithBeecham的动物保健集团就很符合要求,因此,1995年,辉瑞以14.5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其中,制药仅指处方药,消费者保健板块包括日用品和非处方药产品。
辉瑞通过并购形成强大的动保部门自1952年设立以来,动保业务一直是辉瑞的重要部门之一,因此,到2000年之前,基本上没有出售过动保业务。第一个阶段是从1950年到1970年,完成了多元化业务并购,从处方药延展到非处方药、化妆品,甚至到毫不相干的石油钻探、专业金属和材料领域。
1998年,出售该项业务为辉瑞贡献了13.66亿美元的税后净收益,占1998年净利润总额的40.76%。(4)2005年-2006年:2005年出售部分欧洲仿制药业务和非核心消费品,眼科手术业务、体外过敏和自身免疫诊断业务。
1868年美国内战的爆发为辉瑞提供了机会。辉瑞历年出售业务的净损益(1991-2014)单位:百万美元除三笔巨额收购之外,对比分析并购投入和业务出售收益,我们可以看到,最近25年,辉瑞出售业务所获得的收益262亿美元远大于其并购的投入162亿美元。